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工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主体性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作者:
张瑞凯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236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与社区研究(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258-270
李素菊
袁光亮
田阳
摘要:
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社会实践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民工社会福利政策长时期的边缘化困境得以逐步治理,农民工在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主体性开始得到关注。在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农民工主体性的意义与价值、主体性的展现方式与策略、影响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以及提升路径等方面,已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研究谱系中农民工主体性的研究依然处于边缘地带;研究内容上,存在结构性偏差,过于偏重政治参与角度的剖析;研究层次上,朴素经验主义色彩浓厚,缺乏理论纵深;在研究方法上,政策倡导层次上的探讨居多,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政策效果
社会福利政策
主体性
农村工
作者简介:
张瑞凯: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相关报告
湖北农业政策评析
以不变应万变:一个山村的生活逻辑与政策影响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政策效果
台湾地区志愿服务立法经验及其启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制度性社会排斥的表现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
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
双重监控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体性——以G市S街“家综”为例
文章目录
·
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农民工主体性的必要性研究
·
关于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农民工主体性展现方式的研究
·
社会福利政策过程中影响农民工主体性发挥的因素研究
·
关于提升农民工应对社会福利政策规范化进程中主体性、规范其行动策略的途径
·
农民工社会福利政策主体性研究的国外现状
·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