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机制分析——以汶川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为例

作者:
张琦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6839字
所属图书: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进程与挑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也是对我国防灾减灾应急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两年多的恢复重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在应对突发性巨灾侵袭时,已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和积极稳妥地恢复重建系统,并积累了很多独特经验。其中,以贫困村为平台,建立将灾区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结合的机制实践探索尽管在我国还是首次,却为贫困村恢复重建创新了新型有效机制,也为未来中国建立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是在分别对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数次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扶贫办灾后重建办公室的各项调研数据和研究成果,并力求从理论上分析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结合内在机理,丰富和发展我国扶贫开发理论体系,也为未来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扶贫开发贫困村

作者简介: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利用与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的理论框架
  • (一)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的理论基础 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减贫理论的交叉融合
  • (二)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机制框架体系
  • (三)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的分析框架
  • (四)向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演变的必然性和路径
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 贫困村外部整合管理机制
  • (一)应急响应
  • (二)规划管理
  • (三)组织协调
  • (四)资源整合
  • (五)主体参与
  • (六)监测评估
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 贫困村内部活力激发和能力培育机制
  • (一)内源发展
  • (二)可持续发展
·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