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宁亚芳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1988年出生,湖南攸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岗位教师,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副秘书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等。主持完成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年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青年学者资助计划”项目等。现主要从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反贫困与区域发展、民族理论问题、反贫困和社会政策、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社会保障等研究。在《管理世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人口科学》《民族研究》《政治学研究》China Economi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荣获第二批“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多篇《要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著有《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展研究》。出版专著2部,参加《民族发展蓝皮书》《社会保障绿皮书》《新时代中国民族地区发展调查研究》等的撰写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百村调查子项目1项。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璞岭村卷
    宁亚芳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璞岭村作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一个深山中的村庄,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从开启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试点到实践“1156”扶贫模式,璞岭村的反贫困实践成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璞岭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重视发挥党组织引领贫困户解放思想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增技,持续整合扶贫资源助推产业协同发展,充分调动非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科学选择茶叶和药材作为扶贫产业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积极动员贫困户融入扶贫项目增强社会治理参与能力。这些精准扶贫实践经验让该村走上了一条以茶叶和药材为主打品牌的产业致富之路。以产业为主导的精准扶贫,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的同时,也为璞岭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 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展研究
    宁亚芳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本书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农村反贫困中的特殊重要性,对该制度的减贫效果进行了检验,并剖析了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学术界和基层干群对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考虑民族因素存在的争议,本书从制度发展面临的特殊环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民族政策的关系出发,结合新时代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探索性地总结出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璞岭村相关情况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本文介绍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和璞岭村的情况及贫困状况。
    关键词:
  • 璞岭村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扶贫规划与脱贫标准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何对璞岭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其次介绍了璞岭村精准扶贫的“1156”模式,最后介绍了璞岭村的精准扶贫规划和脱贫标准。
    关键词:
  • 璞岭村精准扶贫成效及主观评价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璞岭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介绍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受助情况,最后介绍了璞岭村精准扶贫成效的主观评价。
    关键词:
  • 璞岭村精准扶贫的经验与挑战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璞岭村精准扶贫的经验,其次介绍了新时代璞岭村巩固精准脱贫成效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 璞岭村高质量脱贫的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结合璞岭村村情和精准脱贫已经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璞岭村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脱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脱贫困户生活状态的跟踪关注和服务,加强对扶贫产业的市场信息研判,加强扶贫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从业者技能培训,强化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作用,加强社会扶贫资源的引入和整合,提升璞岭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关键词: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璞岭村卷——茶叶、药材产业规模化助力高质量脱贫》附录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本文为附录,列举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到户政策汇编》和《璞岭村调查》两部分内容。
    关键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南疆四地州的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集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交织的深度贫困地区。针对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状况,新疆制定了以“七个一批”和“三个加大力度”为框架的脱贫攻坚方案。近年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合作,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取得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成效。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实践展现出了六个方面的经验,即: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脱贫攻坚与社会稳定相互促进;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实现共同团结互助发展;明确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反贫困实践主线;重视增强干部开展结对认亲帮扶能力的培训与提升;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创新开展土地清理再分配和发挥收益扶贫效应。为实现高质量脱贫,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还需要提高扶贫资源使用的精准性,增强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提升扶贫项目的协同性,形成扶贫政策与资源合力,共同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关键词:
  • 高山资源何以巧变脱贫资本?——湖北璞岭村的茶叶产业扶贫实践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璞岭村地处武陵山特困连片地区东北部,距县城110公里,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因地处深山,发展条件差,是该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战场”之一。但这座偏远的山村在精准扶贫中又恰恰是幸运的,2015年成为全县精准扶贫识别试点村,2018年大璞农公司投产建设茶叶加工厂,璞岭村守住的高山有机茶叶终于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由产品到商品、由规模种植到产销一体的两个重大转变。发展茶叶产业不仅帮助了贫困户摆脱绝对贫困,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全体村民团结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景与信心。也正是由于茶叶产业的逐步发展,村庄、村民的内生发展愿望与能力不断增强,强村富民的成效也逐步显现。
    关键词:
  •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7000万人脱贫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两大利器。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分析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在反贫困中的功能机理,利用调查数据验证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反贫困效果方面的功能作用。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反贫困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更加明显,干部群众对于社会保障反贫困总体比较满意。当然,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总体上看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实际,指出了“十三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效果评价与完善建议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政策受众的主观评价是社会政策评估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问卷数据进行满意度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受访者对社会保障制度具体项目的反贫困效果评价较高,并表现出了三个特征:第一,受访者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管理水平的好评度依次降低;第二,西北民族地区受访者对社会保障反贫困效果满意度的评价要好于西南民族地区受访者;第三,受访者对城乡低保制度反贫困效果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对养老保险制度反贫困效果的满意度评价最低。研究发现,地方财政能力弱、项目经办管理能力弱、医疗资源不足、劳动力流动加速、待遇水平地区与城乡差距大、保险意识较弱等是制约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