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丽琴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工作系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青少年社会工作、心理健康。
    暂无内容
  • 首都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本研究对北京市四所高校1341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表明,目前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不同院校、专业、年级、经济状况等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业倦怠与学生本人的成就动机、学习习惯、责任心、自制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十分重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学生的学业倦怠。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综合调控,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业投入和健康发展。
  •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工业大学的66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的“行为不当”维度上表现突出。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干部这6个人口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家庭所在地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归因方式、网络成瘾、专业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氛围可以有效预测学生的学习倦怠,这些变量能够解释学生学业倦怠的66%。对此,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
  • 首都中产阶层子女出国留学热背后的社会心态探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近年来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急剧增加,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最为突出。本文以北京市为例,考察了首都中产阶层子女出国热的影响因素,对出国热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首都的社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期望与心理困扰状况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高校青年教师有着多方面的职业期望,如较高的工资和物质待遇、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较多的发展机会、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由于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导致教师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失落感、挫折感、压力感、倦怠感和低幸福感。学校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教师的切身需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 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中北京高校毕业生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高校毕业生承受了不同寻常的学业、就业、升学和情感等多重压力。本文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群体因学业问题、未来发展、亲子关系、个人情感、身体健康和压力应对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现突出。女生比男生的抑郁情况更严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学历水平低的毕业生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基于此,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五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完善首都公共应急管理干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公务员考试热背景下北京高校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自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招考制度以来,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高校学生成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力军,由此引发的“考公热”现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北京高校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意愿与原因等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考取公务员。公务员职业及其考试制度的优势是吸引高校学生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从众心理、家庭影响以及社会就业环境的改变等也与公务员考试“热”具有相关性。“考公热”现象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提出针对“考公热”现象合理降温的几点建议,以期引导高校学生理性选择多元化就业道路。
  • 北京市涉案未成年人的司法社会工作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流动性、极端暴力化等新变化,司法领域亟须探索出涉案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工作模式。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司法部门引入涉案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北京市在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方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实现了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衔接,使未成年人的社会性保护得以有效落实。本报告通过对北京市某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分析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在工作定位、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出现的困境,从立法层面、机制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助推司法领域对未成年人的专业保护,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