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首都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报告
作者:
赵丽琴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6178字
所属图书:
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0.281-299
唐军
宋贵伦
岳金柱
冯虹
李君甫
胡建国
摘要:
本研究对北京市四所高校1341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表明,目前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不同院校、专业、年级、经济状况等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业倦怠与学生本人的成就动机、学习习惯、责任心、自制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十分重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学生的学业倦怠。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综合调控,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业投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干预策略
学业倦怠
作者简介:
赵丽琴: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工作系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青少年社会工作、心理健康。
相关报告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行为分析与警察干预策略
2006年北京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为“80后”志愿服务喝彩
大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对青岛市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精准就业
加强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民生班”为例
回龙观地区大学生社工发展与管理探索
未就业分析
中国青年网络参与报告
2019年大学生回乡养虾遭哄抢事件的舆情分析
文章目录
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结果
(一)不同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二)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四)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五)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结果分析
(一)不同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存在差异
(二)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四)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五)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做好中学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建设
(五)强化对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六)加强对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与引导
(七)杜绝学生招生就业中的各种腐败现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