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谢俊贵
机构: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男,1958年生,湖南醴陵人,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历任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学科带头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信息社会学。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九五”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部省市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鉴定优秀等级1项。
  • 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
    谢俊贵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本书以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为背景,以职业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运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的方法,对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是建立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理论,并为政府部门等有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通过以广州地区为重点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文献分析,作者具体发现了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职业缺失;失地农民城市就业的瓶颈是职业转换;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关键是职业培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支点是职业适应;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需要建立就业、创业、修业和适业四类扶助机制。
  • 同城化的社会功能分析及社会建设视点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关键词:
  • 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研究——基于广州新型社区服务试点推进的考察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广州新型社区服务试点推进工作走过近一年的历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体现出广州新型社区服务的八大亮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到位;运作模式选择灵活;专业服务深受关注;协调沟通比较顺畅;评估跟进较为得力;社会组织得到培养;双重效应初步达成。站在社区服务管理的高度而言,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根据试点建设阶段的情况,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新型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提高广州新型社区服务的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广州新型社区服务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
    关键词:
  • 我国失地农民 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研究绪论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今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6年,在分析国内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带着一些疑惑,我领着学生开始走访广州的失地农民,并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10508474通过多次访问,我感觉到学术界有关失地农民的理论观点大多可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涉及失地农民的问题确实很多,但最令我关注的是失地农民的职业问题。我觉得,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职业缺失,有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城市就业或职业转换问题。就此,我申报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研究”。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尤其是职业转换的角度开始了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经过几年的调研、思考,现将我的初步成果总结、记述如下,以供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 生存窘境:失地农民问题的总体分析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失地农民问题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对此,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研究,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失地农民城市化障碍研究等。这些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的失地农民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对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缺乏充足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财力准备,对迅速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一时来不及有效解决,于是,失地农民问题无论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城市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都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状况。虽然有的失地农民获得了征地补偿,甚至有的人还通过征地变成了“新富”,但也有不少的失地农民处于生存的窘境之中。为了较好地把握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更好地认识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意义,这里先对失地农民问题的总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
  • 职业缺失: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在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想,既然失地农民问题是由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综合构成的,那么,失地农民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或者说失地农民问题的症结何在?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广泛查阅了有关的研究资料。目前的意见有: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补偿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生计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就业问题,等等。凡此种种,都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和事实分析,这些分析都对认识失地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也有利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不过笔者认为,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职业缺失问题,职业缺失是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正是由于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才使失地农民在劳动方面欲进不能,欲罢不可,欲退不行,悬于空中,难受至极,并使其他有关问题不断强化,甚至货币补偿、生活低保等措施都难以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关键词:
  • 职业转换:失地农民城市就业的瓶颈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作为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不仅是我国城市就业的紧张状况所引发的,而且是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失地农民需要就业,如果按照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他们必然要到城市中就业,而要到城市中就业便必然要进行非农就业。实现城市非农就业的条件一般有两个:一是城市具有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可以供失地农民就业;二是失地农民符合非农就业岗位要求,能够在城市谋得职业。从前者看,我国目前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民要在城市找到非农就业岗位很不容易;从后者看,失地农民是从田里上岸的劳动人群,即使城市有非农就业岗位,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胜任。前者是失地农民职业缺失的客观原因,后者是失地农民职业缺失的主观原因。而这一主观原因,正是失地农民城市就业的瓶颈所在。因此,在城市就业形势本就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 职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关键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与进城务工农民比较,失地农民的突出特点是失地即失业。如何帮助他们找到新的职业,实现职业转换,是当前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失地农民毕竟是农民,他们文化程度颇低,思想观念落后,虽具有农业劳动的技能,但由于适应范围狭窄,在城市就业中存在明显的技能缺陷,因此,对失地农民实施职业培训,或者说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职业转换问题的迫切需要。就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和社会都已关注到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需求,并已意识到职业培训是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关键所在。于是,各地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过程中,已将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摆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少地方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和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了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为失地农民的城市就业和职业转换做了不少惠民之举。当然,这项工作还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更好推进。
    关键词:
  • 职业适应: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支点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按照世界各国城市化理论的观点和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失地农民只有在城市就业、在城市生活,真正转化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人”才算达到了城市化的要求。然而,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来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社会学的城市化理论认为,“城市人”与“农村人”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包括劳动方式的区别、生活方式的区别、交往方式的区别,以及各种社会劳动观念、社会生活观念、社会阶层观念、社会组织观念的区别等。“农村人”要转变为“城市人”,就要不断地缩小与“城市人”在这些方面的差别。而要缩小与“城市人”在这些方面的差别,按照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观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缩小与“城市人”之间的劳动的差别。也就是说,作为失地农民的“农村人”要成为“城市人”,必须在城市获得非农职业,实现城市职业适应,进而达到城市适应,才能逐步转变成名副其实的“城市人”。
    关键词:
  • 政策建议:建立职业转换的扶助机制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由上文可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失地农民城市化及其城市适应性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社会支点。这一社会支点即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问题。但是,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跨度极大,困难重重,并在职业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中断等问题,因而他们的职业转换需要更多的职业扶助。为此,政府有必要制定解决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政策,形成对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扶助机制,以期突破失地农民生存、发展与城市适应的瓶颈问题。这里所说的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扶助机制,一般地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及其相应的组织制度、组织活动,帮助失地农民提高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向失地农民提供有关职业机会及其职业特点的信息,帮助失地农民选择和获得最合适的职业,并使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这种职业。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扶助机制主要包括就业扶助机制、创业扶助机制、修业扶助机制和适业扶助机制这四大机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