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樊红敏
机构: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郑州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兼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地方社会治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省部级奖励9项。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樊红敏 执行主编 ;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在对河南省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一是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22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如“2022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查”“2022年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2022年居民生活态度调查”等。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客观性,报告用数据说话,所用的调查数据为中心2014~2022年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取得的一手数据;二是价值导向性,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创新性,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实践性,紧紧围绕河南社会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将社会治理研究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聚焦最前沿的发展举措和实践命题。2022年河南省公共安全形势整体平稳,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矛盾化解稳步发展,法治化状况有待改善;社会组织稳健发展,社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总量有所下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2023年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重视善后经验总结反思,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赋权增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步伐,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 河南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状况评估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2022年河南省城市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现实问题与政策导向,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分析河南省18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18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整体评价比较高;2021年试点市中开封、洛阳和郑州排名蝉联前三。18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势包括:价值引领力、地市党委和政府领导力凸显;“党建引领”“社会治安”指数表现突出;“平安建设”成效突出。同时,也存在“社会协同”劣势突出、居民参与积极性低、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智慧化建设整体落后、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问题。未来应从明晰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导向、强化市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功能、着力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化四个方面切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 河南省18市乡村振兴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2022年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数据以及中部六省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乡村振兴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总体一般,位于中部六省中上游。其中,绩效指数分析显示:18市乡村振兴绩效指数差异较大,郑州、济源、开封、焦作位列第一梯队;治理有效指数最高,农村公共服务指数在中部六省位居第一;产业兴旺指数最低,县域经济活力总体不高;生态宜居指数相对较高,绿色低碳指数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建设指数分析显示:农村生态建设指数最高,农村居民生活空间宜居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数高,党建引领支撑作用较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农村文化建设指数相对较高,文明村镇建设成效显著。宜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党建引领,增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力;二是加强县级政府资源和能力建设,发挥乡村振兴引擎作用;三是推进人才下乡,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四是推进市场资源下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五是以地域文化资源挖掘为着力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
  • 2022年河南省居民获得感安全感状况调查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以河南省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调整为背景,以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2022年河南省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为数据来源,对河南省居民获得感安全感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居民获得感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指数水平为“一般”;河南省18市获得感指数差异不大,漯河、济源、开封排名靠前;2019年以来河南省居民安全感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相比上年有所下降;河南省农村居民获得感低于城市居民,安全感高于城市居民;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个体工商户的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具体来说:疫情防控工作、社区能力、就业服务和推进产业恢复等与居民获得感显著相关,其中疫情防控工作对居民获得感影响最为显著;疫情防控工作、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等与居民安全感显著相关,其中疫情防控工作对居民安全感影响最为显著。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综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推进经济持续恢复,提升居民经济信心和经济预期;推进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充分就业,增强居民民生获得感;推进新形势下包容性应急管理,增强居民安全感;增强社区韧性,提升居民社区安全感、舒适感。
    关键词:
  • 2022年度河南省突发热点事件舆情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依托第三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舆情信息总量”为切入点,对2022年河南省突发热点事件进行分类及总量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政务管理、防疫政策相关舆情事件多发;省会城市郑州突发热点事件舆情压力突出;舆论场社会情绪总体偏向消极;App、短视频崛起导致舆情应对难度增大。2022年地方政府舆情处置总体成效较好,九成以上舆情事件被积极介入并得到正面回应,传播周期短,舆情治理效率高;但也存在舆情回应不当,舆论场共识引导有欠缺,线下处置及善后工作不到位,舆情治理系统性反思及制度改进有欠缺等问题。基于此,应从以下四个层面着力提升舆情治理能力:一是树立网络营销意识,营造正面舆论共识;二是加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舆情系统化治理;三是加强舆论场共识引导,提升政府处置能力;四是充分认识舆情“减压阀”功能,注重系统性反思和制度改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