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阐释性研究

作者:
ZhaoXiaofeng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3293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研究(2013年秋季卷总第18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存在空间、实践机制及变迁轨迹。研究发现:在帝制时代,公域里的法制与私域里的礼治是异形同构的关系,都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折射;通过绅士的连接,正式的官僚制与非正式的乡土社会治理之间形成了一套精巧的秩序衔接机制,共同维系了帝国秩序的稳定。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政府越来越强调政体建设的重要性,公域里的治理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性治理日益兴起;私域里的秩序形成机制在现代性的入侵下正在碎片化中进行要素的重新组合,但尚未完成重构的过程。一快一慢的两个节奏,破坏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与自洽性,加重了半正式治理实践的荷载,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的意外后果。政府在加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政权建设的社会基础;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也需要加大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力度,创造性地重构半正式治理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公私秩序半正式治理公域与私域第三领域

作者简介:

ZhaoXiaofeng: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评述与理论框架
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 1.公域:半正式治理的宏观体制环境
  • 2.私域:半正式治理实践的社会基础
  • 3.半正式治理:公域与私域之间秩序的承接与转换机制
半正式治理实践的秩序机制及其变迁逻辑
  • 1.公域里的秩序变迁机制
  • 2.私域里的秩序变迁机制
  • 3.半正式治理的实践变迁机制
YP镇的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一个案例研究(1950~2010)
  • 1.半正式治理的实践机制考察
  • 2.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农村基层治理:1949~1980
  • 3.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基层治理:1981~2005
  • 4.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基层治理:2006至今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