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杜媛
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

博士,副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特殊教育规划、特殊教育质量评价。

  • 北京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24~2025)
    张熙 董竹娟 冯洪荣 主编 ; 朱勃霖 杜媛 孙颖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4月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至关重要,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坚定决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稳步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迈进。《北京特殊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秉持学术性、原创性和专题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专业研究人员深入探讨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发展。报告聚焦北京经验,对北京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现状、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前瞻性分析,形成年度性报告,力图跳出特殊教育看特殊教育,放眼长远看特殊教育。本报告深入而全面地反映北京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蓝皮书“存史、资政、宣传、育人”的作用,为全面推进北京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本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区域篇四个部分,共15篇报告。其中,总报告全面展示了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并对照《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总结了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任务平稳有序推进情况。同时,总报告也指出,北京特殊教育需要不断健全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持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优质特殊教育资源支撑能力,并以人工智能助力首都特殊教育现代化,回答好“强国建设,首都特教何为”的时代命题。分报告分别从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等领域回顾了年度发展概况。专题篇聚焦视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超常儿童等不同类型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医疗、科技、康复等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区域篇以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和顺义区为例,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北京市不同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
  • 北京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2023年,北京特殊教育事业迎来了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新机遇。本报告聚焦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要求,立足城市功能定位,以加强特殊教育统筹规划和条件保障、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政策导向,以北京特殊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改革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北京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立足缩小差距,均衡资源配置;立足示范引领,加快内涵式发展;立足能力提升,加强队伍建设;立足强化保障,提高投入水平。
  • 1983~2020年北京市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回顾北京市从随班就读到融合教育近4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北京市融合教育发展现状、主要经验与模式,展望北京市融合教育未来发展。总结出“制度先行”“科学布局”“盘活资源”等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举措,并对“区域统筹变革”“学区多元支持”“学校系统推进”三个层级融合教育推进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提出需要进一步在融合教育文化建设、大数据共享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 北京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报告(2024~2025)
    出版时间: 2025年04月
    特殊教育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特殊教育事业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要求,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在不断健全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持续优化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以及明显增强特殊教育普惠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时期,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迎来新使命、新形势、新动能、新挑战,需要不断健全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持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优质特殊教育资源支撑能力,并以人工智能助力首都特殊教育现代化,回答好“强国建设,首都特教何为”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