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消费污染与环境治理研究

作者:
李晓壮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367字
所属图书:
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已经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社会转变到以消费(以及消费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由此,工业社会中以大工业生产污染环境的特征在后工业社会中将随之终结,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将从以往的“边缘角色”成为“时代的主角”。为此,后工业社会环境治理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以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治理消费污染后工业社会

作者简介:

李晓壮: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社区研究、流动人口。主要著作:《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专著)、《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基于成都市的实例考察》(专著)、《延庆调查——县域社会建设考察报告》(合著)。主持课题:“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共同富裕路径研究”(智库重大课题)等20多项。主要论文:《城市治理体系初探——基于北京S区城市管理模式的考察》《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升园社区的调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等50多篇,荣获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第十五届二等奖,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章目录
·问题源起
·矛盾、成绩与转变
北京市消费污染上升的客观因素
  • 1.经济结构因素
  • 2.消费结构因素
  • 3.城市水危机
  • 4.环保建设滞后
后工业社会环境治理要实现“三个”转变
  • 1.环保意识的转变
  • 2.消费模式的转变
  • 3.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