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首都治安志愿者工作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
马晓燕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806字
所属图书:
2013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进程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就是党和政府在推动这一事业的进程中发挥着核心保障作用。近年来,北京市把做好新时期治安志愿者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首都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在着重加强以首都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培育为主要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整套集动员机制、运行机制、激励表彰机制和培训机制等于一体的治安志愿者工作模式,成为新时期有效维护首都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

工作模式首都治安志愿者

作者简介:

马晓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与社区研究、社会安全与社会治理。出版《移民适应的行为策略研究——望京韩国人的创业史》《政党与现代社会发展》等著作,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超大型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研究”“首都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研究”等多项课题。课题报告多次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研究成果受《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专访,《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文章目录
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加强首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 (一)强化志愿者工作是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客观要求
  • (二)加强志愿者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
  • (三)北京具有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坚实基础
首都治安志愿者工作模式基本状况
  • (一)以理念为先导,凝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
  • (二)以体系为保障,重心下移,夯实社会基础
  • (三)以机制为手段,精细设计,科学高效运转
  • (四)以队伍为载体,规范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首都治安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公众的参与意识尚有待提升
  • (二)参与者的自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
  • (三)社区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提升
  • (四)社会单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完善首都治安志愿者工作模式的建议
  • (一)增强宣传教育,普及志愿理念
  • (二)党政统筹支持,提供体制保障
  •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 (四)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