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北京城乡接合部地区流动人口居住和就业特点及其影响

作者:
王雪梅 王凤祥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927字
所属图书: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居住和就业是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主要方面,聚居区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关系特点对其生存、发展,以及对首都城市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报告着重探究聚居村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基本特征、社会空间关系特点、职—住平衡视角下聚居村形态类型划分及其形成机制、城市影响等。研究发现城乡接合部地区流动人口大多数是务工或经商的就业者,家庭化、长期化聚居,多租赁房屋、与当地村(社区)人口混合居住。在居住—就业空间关系方面,大多数就业者职—住均衡,就业居住自足性较好。从社区层面分析,可以将聚居村划分为职—住一体型、职—住接近型、职—住分离型和混合型四类,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职—住分离型聚居村中。基于典型类型村的个案研究,本报告提出职—住分离型聚居村形成的推拉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了职—住分离影响下,流动人口聚居村存在独特的若干治理难题。为此,报告最后建议,针对职—住分离型聚居村,重新审视城乡接合部地区聚居村治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积极打造适应流动人口作息的服务管理方法,实施合作式治理模式、构建包容性社区交往体系,使城乡接合部地区的社区建设与治理转型充分面向未来发展。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居住—就业关系职—住分离型聚居村

作者简介:

王雪梅: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社会理论与社会发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流动人口。

王凤祥: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

文章目录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基本特征
  • (一)形成大量聚居村(社区),与当地人混合居住并规模倒挂
  • (二)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大多与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村内
  • (三)大多数租住村(社区)内农民(居民)私房,租金便宜
  • (四)就业人口占八成以上,务工或经商
  • (五)经商者以门店经营为主,非固定场所经营比例不低
  • (六)流动人口在村(社区)内居住时间普遍较长,非固定场所经营者最长
  • (七)近六成流动人口打算在本村长期居住,迁居意愿普遍较低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空间关系特点
  • (一)在居住村(社区)内就业者过半,通勤方向呈居住向心化
  • (二)通勤方式以步行为主,公共交通使用低于北京市总体水平
  • (三)通勤距离、通勤时间普遍较短,远低于北京市总体情况
  • (四)居住就业自足性较好,职—住总体均衡
聚居村(社区)职—住类型分析
  • (一)聚居村(社区)分类
  • (二)聚居村(社区)类型比较
  • (三)典型五村类型划分
聚居村职—住分离现象及其影响——以东村为例
  • (一)东村流动人口职—住分离状况——与典型五村的比较
  • (二)东村流动人口职—住分离形成机制分析
  • (三)职—住分离对聚居村治理的影响
·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