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作者:
罗婷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29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8.161-176
李霞
王伟杰
王月月
肖远平
柴立
摘要:
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少数民族非遗优秀的创造者、传播者、传承者,具备技艺精湛、影响力较大、积极开展传承等突出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传承人面临巨大冲击,一系列的新要求、新困境接踵而至,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云时代需要云传承,基于当下传承的诸多新挑战,云传承围绕“传承—提升—发展”的逻辑,以传承人为核心,建立“云传承、云传播、云交流、云赋能、云评估”系统传承机制,从而让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更好地融入云时代,真正做到活态传承。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传承人
非遗保护
作者简介:
罗婷:
罗婷,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村落文化。
相关报告
2007~2019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现状、经验及未来发展对策
2006~2019年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构建铜鼓舞传承者的主体性
在田野中遭遇“非遗”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制陶工艺及其保护与传承
2019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传承创新研究报告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06~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文章目录
·
引言
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临新挑战
(一)新要求:政策文本分析
(二)新困境:传承人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
云传承: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新路径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