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邹一南
机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院)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组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2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1~15届优秀皮书奖、优秀皮书报告奖,2020年被团中央、人社部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趋势与政策
    邹一南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本书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转移的历程出发,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归纳为“以城市利益为导向的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福利扩散与福利剥离的二元并行市民化路径”以及“从‘体制外发展’到‘体制内改革’的户籍制度改革取向”三条主线。其次,将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面临的困境提炼为“落户两难”和“退地两难”,分析了对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一系列认识误区,并相应地提出破解两难、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方向性举措。最后,结合统计数据,对城镇化模式、居住、就业和市民化成本等问题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政策含义。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短期、中期、长期政策相结合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期望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是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内生经济现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叠加发展乃至同步发展,共同造就了数量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转移人口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而农业转移人口这一数量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已经从推动中国经济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点,演变成为在收入、消费、投资、技术等领域阻碍经济循环的重要堵点。因此,我们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点,畅通经济循环。
    关键词:
  • 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其市民化问题的提出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中国的民工潮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在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战略背景下,几十年时间里,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推动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结构变迁,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候鸟式”城乡迁移。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政府和社会开始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而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在党的十八大后被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安排。
    关键词:
  •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中国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在政策上从绝对禁止到逐渐松动,再到促进融合,确实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这种政策的演进实质上是以城市利益为导向的决策结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上,采取的是城市利益扩散与利益剥离的二元并行路径;在放松城乡分割的户籍管制方式上,经历了从户籍利益集团体制外的发展向体制内改革的演进。这些共同构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 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两难”及其市民化的再认识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落户两难”是指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落户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命题,在政策层面存在相互对立的推论:如果推进落户,在多数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落户且规模较大城市落户门槛较高的背景下,落户已很难继续推进;如果不推进落户,在城市户籍附着的公共服务等福利内容仍然可观且很难进一步通过市场化手段予以剥离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无法完成且无法可持续实现,因而必须继续推进落户。“落户两难”的出现与普遍存在的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和市民化的认识误区有关,破解“落户两难”是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
    关键词:
  • 农业转移人口的“退地两难”及其非农民化的再认识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退地两难”是指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应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推动土地退出”这一命题,在政策层面存在着对立的推论:如果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土地,并利用土地退出的补偿实现市民化,可能会出现对“农民失地”风险的担忧,造成社会不稳定,因而必须让农业转移人口继续保有土地;如果坚持让农业转移人口保留农村土地权利,甚至在城市落户后也可不退地,则会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的同时不实现“非农民化”,进而带来城乡资源配置低效,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土地。与“落户两难”一样,“退地两难”的出现与普遍存在的对农业转移人口与土地关系的认识误区有关,破解“退地两难”是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
    关键词:
  • 城镇化模式选择及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农业转移人口迁移方向与迁入地人口承载能力错配是阻碍市民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这种错配的根源在于我国当前采取的是一种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经济理论中,对于中国应该采取鼓励大城市发展的集中型城镇化,还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分散型城镇化,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论。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模式的选择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效,它是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系列中短期政策有效性的共同的外生变量,因此有必要专门来对城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 购房、城市福利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在购买了城市住房后都会有明显更弱的落户意愿,而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更年轻、受过高等教育、就地转移和作为雇主的人力资本禀赋及社会地位更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购房后落户意愿显著减弱。本文指出,落户城市并非农业转移人口群体的奋斗目标,同时保有城市住房和农村户口并在福利水平较高的城市长期留居才是其理想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 自雇就业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自雇就业和举家迁移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揭示了重要的政策含义,其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导向下城镇劳动力市场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自雇就业对举家迁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家庭空间再配置和家庭劳动力再配置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以求得出有助于通过完善城镇劳动力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核心问题是落户成本,而支付落户成本不仅需要城市自身有较强的财政能力,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这受到财政融资方式、农业转移人口迁移范围、基本公共服务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时,不能仅以城市人口规模大小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多少为唯一的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其他因素分类制定差异化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
    关键词:
  • 构建短期、中期、长期政策相结合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本文按照短期政策、中期政策、长期政策的分类加以梳理阐述,以构建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线图。在短期内,户籍制度在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仍然发挥着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推动落户仍然是近期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中期政策则是要构建农村土地权利退出和城市户籍福利获取的联动机制;长期政策则是要推动城镇化模式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