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科层之内:技术治理的组织逻辑

作者:
彭亚平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66页
报告字数:
45111字
所属图书:
技术与治道: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讨论技术治理的组织逻辑,以科层内生的行政技术为例,分析其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并嵌人到现有治理体系之中。其经验材料取自C街道的重大治理事件,主线是棚户区拆迁和全范围拆违。首先,治理技术的问题化机制是将基层问题从其社会背景中切割,嵌人技术程序的闭环之中。其中,问题界定阶段切断其社会背景,问题转化阶段进行标准化加工,成本收益原则让它纵向可比,最终通过项目化让它融人科层之中。其次,基层的各类治理技术的实施都依赖于少数几个组织构件的拼接。治理技术的运行,在组织过程中都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发布文件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机制、锚定对象、明确目标责任并按照量化标准考核。再次,各个治理技术通过共享的组织构件而相互通约。参加治理高空抛物、“无违创建”、居委换届等不同事项的可能是同一批工作人员,用同一套宣传文稿的模板,工作方式也大同小异。因此,设计和实践的分离,让治理技术通过它们共用的组织构件而相互通约,最终相互赋权。
关键词:

基层治理基层政府技术治理

作者简介:

彭亚平: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研究领域包括国家治理、技术社会学、当代社会理论等;在《社会学研究》、《社会》、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原创性成果培育项目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基层复杂问题分析
  • 城市基层的三类问题
  • 棚户区的“复杂性”
第二节 治理技术的问题化机制
  • 界定问题并排序
  • 根据权责范围转化问题
  • 考量成本收益
  • 做成项目
第三节 治理技术的组织流程
  • 文件政策
  • 领导小组
  • 工作机制与任务分解
  • 锚定对象
  • 目标责任与量化考核
第四节 诸治理技术的相互赋权
  • 工作人员共享
  • 功能、场所共享
  • 数据共享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1.基层问题的产生背景是复杂的社会秩序
  • 2.治理技术的问题化机制是将基层问题从其社会背景中切割,然后嵌入技术程序的闭环之中
  • 3.基层各类治理技术的实施依赖少数几个组织构件的拼接
  • 4.各个治理技术通过共享的组织构件而相互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