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医师意味着面对重重的压力:工作、家庭、考评、晋升、社会舆论等。各层面的压力交织成医师的日常状态。受访医师每周工作超过5天,每天出诊近8小时的同时还要兼顾科研,这意味着医师们大多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在平日工作中,医师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时间安排。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忙”是医师对工作的普遍描述,休息时间压缩、工作时间延长、值班制度特殊成了他们的日常状态。他们牺牲了自身的家庭与生活,放弃了陪伴家人、投入爱好的时间,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考核与评价体系中,压力贯穿医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面对业绩、创收、医疗风险等各个层面的考评指标,医师普遍感到较大的压力。不同医院、不同职级的医师也通过不同的行动予以应对。在培养与晋升制度中,医师通过培训和工作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专业能力、了解相关规范,以应对医学与人文的无限挑战。同时,他们需要在临床之外兼顾科研,通过科研与临床的平衡达成职业的晋升。在社会舆论中,医师感到职业形象被塑造成两个极端,“神圣化”与“污名化”使他们承受了双重的压力。医师希望受到关注的可以不仅是抽象的“医师”身份,他们更真实、更具体的一面也期待得到理解和尊重。种种压力之下,医师的职业认同不断经受着考验。一面是沉重的现实压力,一面是崇高的医学使命,他们在现实与使命的割裂之间、在利益与理想的平衡之间找寻着自己的职业道路。
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师群体
闫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科技、文化、社会关系为切入点的转型社会学。
吴英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数字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