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青年群体学习实践的社交媒介依赖

作者:
赵红勋
出版日期:
2023年3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0323字
所属图书:
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介依赖及其矫正机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媒介的使用必然伴随身体和精神的媒介化。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延伸了人体,同时也在某方面截除人体。”在媒介化生存时代,青年群体与社交媒介产生强烈的“关系嵌合”,社交媒介延伸青年群体的日常学习实践,越来越成为青年群体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青年群体又陷入对社交媒介的高度精神依赖,其与社交媒介的关系走向颠倒,社交媒介制造了大量“单向度的人”。青年群体沉浸在社交媒介造就的虚拟幻境中,导致自由时间不断被占用和窃取、人际关系的疏离、情感的冷漠化以及精神思维的模式化。这些都是青年群体对社交媒介高度依赖所产生的异化表现。但我们需要清楚,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博弈中,大众理应追寻人的本质属性及自由的生存模式,而不被技术、环境所约束,让技术及媒介为人类所用、为大众服务,让人和大众的自由及幸福变成最终目的。人,并不是工具里的人;而社交媒介,需要变成人的工具及幸福生活的工具。
关键词:

青年群体传播学社交媒介

作者简介:

赵红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媒介文化、青年文化、新闻生产;迄今为止,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编辑》《新闻界》《编辑之友》《电视研究》《中国电视》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等著作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第14届中国电视金鹰艺术节优秀评论论文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励10余次。

文章目录
社交化学习:青年群体学习实践的媒介化
  • (一)“打卡”学习:趣缘、表演与情感认同
  • (二)直播学习:监督、陪伴与规则维护
阐释形态:青年群体学习实践的社交媒介依赖表现
  • (一)依赖关系复杂多变
  • (二)依赖趋向群体依赖
  • (三)媒介工具依赖:情感关系的异化
动力机制:青年群体学习实践依赖社交媒介的需求
  • (一)社会需求:制约动机
  • (二)实用需求:基础动机
  • (三)心理需求:诱发动机
·效果之思:学习实践的社交媒介依赖影响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