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区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作者:
曾天德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1496字
所属图书:
城区流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融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生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开阔了各界学者的理论视野,突破了以往研究过于关注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局限,侧重从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体系来探析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心理社会能力、自控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和促进儿童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城区流动儿童是在同一个区(县)行政区域内流动的特殊群体,其城区生活学习环境,与乡村或乡镇基本相近,尤其是气候特点、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更多的是受到他们自身内部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其中心理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些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城区流动儿童增强内省能力和外部生态系统整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个体的自我发展及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城区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融入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就城区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两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其特点及相关因素,以期为丰富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为促进解决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社会能力积极心理品质城区流动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简介:

曾天德: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任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三级教授,兼任第九届福建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政府特约督学,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主要从事青少年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社会科学战线》《心理与行为研究》等刊物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导论》等4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6项课题,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要成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城区流动儿童心理社会能力的特点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城区流动儿童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分析
  • 城区流动儿童心理社会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 小结
第二节 城区流动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城区流动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
  • 小结
第三节 城区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 倡导民主型教养方式,促进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 培养儿童的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
  •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发展
  • 构建教育帮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