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流动儿童是教育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关乎民生,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为各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所关注。随着我国“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简称“两为主”)的原则政策的实施,城区流动儿童的入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其教育融入问题依旧突出。若不能切实有效帮助城区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必将影响其在城市的社会融入,而这最终将制约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在理论层面,城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应当包含两方面:一是能否与城市居民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即进入当地学校就读,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下,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解决;二是能否较快较好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入学后能否与当地学校的老师、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能否积极投入学习、主动参与相关校园活动以及能否较好适应校园文化等方面。就目前状况而言,城区流动儿童暂未较好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他们在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也还存在一定障碍。总体而言,多数城区流动儿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还存在学校适应上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