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题组对1800名14~35岁广州青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广州青年自我价值感较强,超四成青年感到压力大,尤其是在职、已婚、24岁及以上青年;自由职业、居(村)委会、无业青年以及来自忽视冷漠型家庭的青年心理健康需得到更多关注。广州青年以积极应对行为为主,极端消极行为发生率很低。在社会支持方面,半数青年面临问题时选择自己面对或寻求朋友、父母的支持,仅8.5%求助于专业人士。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面,青年迫切需要自我调节、人际交往、职业指导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小红书、B站、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知晓度最高,心理健康产品和服务从知晓到使用的转化率有待提高。构建多维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建设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青年地带社工站等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并结合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教力度,增强青年对心理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感和求助意愿,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广州青年
庞文婷:广州市团校讲师,广州市团校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健康。
李泽阳:广州市团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工作、共青团组织建设。
王静: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志工部副部长,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志愿服务与社工服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陈柳茵: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黄志平:心理治疗师,广州市团校青少年生命教育中心心理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