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世纪末来华印尼华人青少年的远距离民族主义

作者:
潘玥 常小竹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4873字
所属图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十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98年,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五月骚乱”事件,部分印尼华人将子女送往中国“避难”。其中,大部分印尼华人子女在中国生活、学习或工作三五年后,在印尼局势相对平稳后返回印尼定居;而少部分则在中国完成本科教育后才返回印尼,有的甚至最终选择在中国定居。作为侨居在中国的印尼公民,他们的族群与国家认同相对稳定,在中国居住期间形成了特殊的远距离民族主义,既让他们倍感母国印尼的重要性,同时又在不断为侨居中国的新身份辩护。受远距离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在异域环境下日益重视维护对印尼的国家认同,保留印尼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在中国的印尼人组织的各项活动,建立各种印尼人网络虚拟社区,远程参与总统和国会选举等。这部分印尼华人在中国的身份和经历,也成为他们的一大社会资本,是他们远在印尼的亲属了解真实中国的捷径,他们是发展中印尼经贸关系的实践者,也是深化中印尼关系的桥梁。

关键词:

社会资本印尼华人远距离民族主义离散族群

作者简介:

潘玥: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

常小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印尼华人华侨与社会。

文章目录
·引言
·在华的离散族群
·独特的远距离民族主义
·社会资本与沟通桥梁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