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化“五医”联动,探索县域医共体协同治理新模式

作者:
农圣 郭彦虹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087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
摘要:

“三医”是“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改革包括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内容。在大健康理念下,在“三医”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坚持医防结合与医养融合,由此,“三医”加上“医防、医养”便构成“五医”。“五医”联动是健康治理的中间抓手,是县域破局老龄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医共体建设是县域健康治理的新模式和有效载体。当前,县域健康治理中存在“五医”联而不动、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健康促进合力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各主体健康治理的职责不明、联动内驱力强、监管与评价不到位。借鉴芬兰、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治理经验,本报告提出以“五医”联动为抓手,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健康协同治理新模式,即明确政府主导责任、明确“五医”职责内容、强化“五医”联动领导机制和决策协调机制、完善医共体各联动主体的谈判协商机制、建立“五医”联动监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健康协同治理,打造以健康需求为核心的健康协同治理模式。依托新模式,逐步改善健康服务质量,提高可及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障卫生事业发展,减少健康风险,促进全民健康,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及促进长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同治理县域医共体“五医”联动

作者简介:

农圣: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右江民族医学院杰出青年,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马来西亚玛莎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和分级诊疗。

郭彦虹:右江民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文章目录
“五医”联动创新县域健康协同治理的背景
  • (一)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协同治理和创新
  • (二)老龄化需要县域医共体健康治理模式破局
  • (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五医”联动协同机制
我国健康协同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 (一)“五医”联而不动,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健康促进合力
  • (二)健康治理的路径不清晰,任务不明确
  • (三)健康治理效果不佳,监管与评价不到位
国外健康协同治理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
  • (一)基于立法和政策驱动的芬兰模式
  • (二)基于契约化和新公共管理市场机制的英国模式
  • (三)基于社区和健康联盟的美国模式
  • (四)国际健康协同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紧密型医共体的“五医”联动健康协同治理新模式
  • (一)健康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 (二)健康乡村要求“五医”联动的健康治理体系
  • (三)“五医”联动需要强化领导机制与决策协调机制
  • (四)“五医”联动需要完善医共体各联动主体的谈判协商机制
  • (五)“五医”联动需要明确“五医”职责,实施健康协同治理
  • (六)“五医”联动需要健康监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 (七)“五医”联动需要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五医”联动推进县域健康协同治理新模式
  • (一)医疗治理的目标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二)医药治理的核心是提高可及性和优化价格
  • (三)医保治理的关键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保障可持续性
  • (四)医防治理的目标是降低健康风险和促进全民健康
  • (五)医养治理的实质是增强获得感及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