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探索养老金融试点研究

作者:
刘功润 孙丹 田伟杰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1737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上海具备金融消费者受教育程度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金融机构众多以及养老金融产品落地优势,但个人养老金试点以来,实际参与度较低,主要受到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选购渠道不顺畅、税收优势不明显、配套制度没跟上等制约。建议上海地区养老金融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六大”措施:提高个人养老金限额,扩大受益群体;免除养老金融产品相关税收,提高收益率;打通二三支柱账户,扩大资金池;放开外资进入第二支柱投资限制,培育国际化养老金市场;丰富全生命周期养老产品供给,增加监管灵活性;考核中长期平均收益率,优化养老金融产品评价体系。

关键词:

养老金融个人养老金养老金融产品

作者简介:

刘功润:博士,研究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新兴金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养老金融。

孙丹: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贸易与全球资本市场。

田伟杰: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开放与资产管理。

文章目录
上海养老金体系现状
  • (一)面临严峻的老龄化压力
  • (二)养老金第一二支柱不能满足养老需要
  • (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效果不及预期
上海具备探索养老金融试点优势
  • (一)金融消费者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
  •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
  • (三)国内外金融机构数量众多
  • (四)养老金融产品落地近五年
个人养老金试点存在不足
  • (一)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
  • (二)养老金融产品选购渠道不畅
  • (三)税收优势不明显
  • (四)配套制度没跟上
深化上海养老金融试点的政策建议
  • (一)扩大收益群体:提高上海地区个人养老金限额至2万元
  • (二)提高收益率:免除养老金融产品相关税收
  • (三)扩大资金池:打通二三支柱账户
  • (四)培育国际化养老金市场:放开外资进入第二支柱养老金市场限制
  • (五)增加监管灵活性:丰富全生命周期养老产品供给
  • (六)优化养老金融产品评价体系:考核中长期平均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