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食物政治与知识生产:以蒙古族传统奶制品的现代化转型为例
作者:
延子惠
黄瑜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6345字
所属图书:
魁阁学刊 2024年第2辑 总第1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2.85-100
胡洪斌
高万红
谢寿光
张雨龙
游天龙
云南大学
摘要:
本文基于饮食人类学视角,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奶食文化和奶制品生产展开民族志考察,探究在工业资本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之下,手工奶食生产者如何与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保持对立又共存的局面。本文通过讨论奶食生产的食物政治,反思科学与社会、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对立视角。奶食生产者虽然受迫于机械化生产与食品安全监控的压力,但他们仍坚持手工制作技艺的民族特色,并在“天然有机”复归的话语下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小生产者辩证地展现民族传统和现代技术的适应与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现代化
民族文化传承
饮食人类学
蒙古族奶食
作者简介:
延子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系本科生。
黄瑜: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民族文化发展扶贫实践
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成功保障奥运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创造优质的消费环境
走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阶段
陕西公众食品安全感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女性现代服务消费新趋势
陕西省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食品企业如何应对消费警示误报引发的危机——从海口砷超标事件谈起
甘肃省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2010~2015)
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壮大广州本土乳业的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
问题缘起
地方性知识:情境化的传统奶食生产
(一)记忆、技艺与身份认同
(二)具身化的生产技术
现代化适应:传统奶食生产的转型与困境
(一)技术适应:牧区社会与奶食生产生态流变
(二)标准适应:食品安全话语下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
重赋文化价值: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有机融合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