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变迁知觉对民众生命意义感的解释作用

作者:
杨通平 杨静 毕重增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414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我国民众生命意义感的变化及社会变迁知觉对生命意义感的解释作用。预研究通过对大型社会调查开源数据的分析发现,过去近30年我国民众的生命意义感呈下降趋势。正式研究发现,人们在主观上认为民众的生命意义感从过去到现在略有提升;人们的社会变迁知觉符合社会变迁的常人理论,即以社会的热情与社会的能力为认知社会的两个基本维度,认为在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序列上,社会的能力在上升,但社会的热情在下降;且对未来的生命意义感预期也存在“美好明天效应”。知觉社会的热情和能力变迁对生命意义感的解释作用有时间方向和内容层次的分化,即:过去社会的热情和能力可预测过去社会的生命意义感知觉,未来社会的热情可预测未来社会生命意义感的预期;过去社会的能力和未来社会的热情可预测个体生命意义感,未来能力可负向预测个体生命意义感。本研究为理解社会变迁视角下的生命意义感提供了实证依据,对选用增强民众生命意义感的具体途径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变迁感社会变迁的常人理论社会认知基本维度

作者简介:

杨通平: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

杨静:绵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毕重增: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社会变迁知觉
  • (二)生命意义感变迁知觉
  • (三)社会变迁知觉与生命意义感
  • (四)当前研究
研究1:中国人生命意义感的变迁(1990~2021年)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1a:中国人生命意义寻求的变迁(1990~2013年)
  • (三)研究1b:中国人生命意义体验的变迁(2012~2021年)
  • (四)讨论
研究2:社会的热情、社会的能力变迁知觉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讨论
  • (一)生命意义感变迁知觉
  • (二)社会变迁知觉对生命意义感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