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唐军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
个人简介:

男,湖北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与“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2019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侯新毅 唐军 执行主编 ; 李万钧 李四平 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9年研究成果。该成果对北京社会建设进行了年度性的总结,对未来社会建设重点面向进行了展望。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特稿、社会结构篇、社会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和地方社会建设篇。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的调研,总结了2018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绩,剖析了北京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推进北京社会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2018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是北京进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的重要一年。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北京市民政局合署办公,为新时代北京社会建设创造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动力。2018年,北京社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进,社会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成效显著。通过深入贯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夯实基层,北京基层社会治理更加规范,城市副中心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回天地区”社会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基层居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北京仍将持续探索推进现代化超大城市社会建设的有效举措,为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及社会服务现代化的目标继续努力。
  • 2018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宋贵伦 李四平 主编 ; 唐志华 唐军 执行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7~2018年度的研究成果,分为六部分,包括总报告、特稿、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社会结构篇、地方社会建设篇。报告充分利用了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调研和观察,分析了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北京社会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2017年是北京进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北京副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成立10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北京社会建设模式进一步成形。北京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社会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的势头有所扭转;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进一步提升;医疗改革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快速发展;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市精细化治理;推进社区共治,更好地服务基层居民;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共享发展不断利好。北京社会建设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推进,第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实效;第三,调整收入分配,优化社会结构。
  •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
    刘金伟唐军 副主编 ; 陆学艺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 2016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岳金柱 唐军 执行主编 ; 冯虹 宋贵伦 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5~2016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和调查报告篇。本报告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分析了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首都社会建设模式,在社会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口增长趋于缓和、分布趋于分散,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公共交通建设的步伐加快。当然,北京市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建设的投入还需要大幅增加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深刻认识首都“城市病”的根源和首都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第二,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第三,调整基层社会管理幅度,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第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建设主体;第五,加强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
  •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对话·争鸣
    陆学艺 主编 ; 宋国恺 唐军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 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岳金柱 唐军 执行主编 ; 冯虹 宋贵伦 主编 ; 宋国恺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3~2014年度成果。本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权威数据和材料,结合蓝皮书课题组的调研,全面总结了2013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2013年北京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北京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既定规划,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居民收入水平再创新高,消费价格指数基本稳定;社会建设改革不断推进,首都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住房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差异化住房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打击违法、违章行为取得丰硕成果;环境治理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当然,2013年北京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首都人口规模问题、大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2014年,北京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着力点主要涉及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人群全覆盖进程,从社会领域入手加强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 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冯虹 宋贵伦 主编 ; 唐志华 唐军 执行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6~2017年度的研究成果,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特稿、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和调查报告篇。报告充分利用了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调研和观察,分析了2016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对北京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2016年是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北京副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北京社会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首都特色的社会建设模式进一步成形,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副中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宜居城市、改善人民福祉做出了新的贡献。人口增长趋缓、外来人口减少,城乡差距缩小,就业结构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力度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加速,共享交通蓬勃发展。北京的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挑战,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还需要大幅增加。北京的社会建设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第一,完善社会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二,加强社会治理主体培育,完善社会治理机制;第三,发展高端产业,调整社会结构。
  • 202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李万钧 李四平 主编 ; 陈建领 唐军 执行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9~2020年度的研究成果,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特稿、社区篇、民生篇、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报告依据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分析了2019年北京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2019年是北京进一步疏解整治,加快副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北京市民政局合署办公,推进北京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北京市出色完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北京的疏解整治成效显著,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凡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北京的社会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推进:第一,提高效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二,完善“吹哨报到”和“接诉即办”的社会治理机制;第三,增进社会团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 202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杨志伟 唐军 执行主编 ; 陈建领 李四平 主编 ;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20~2021年度的研究成果,分为4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特稿、社会服务篇、社会治理篇。报告依据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分析了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北京社会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北京市民政局合署办公,理顺了社会建设体制机制,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接诉即办等工作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强化,社会动员体系更加健全。北京的社会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推进。第一,进一步夯实基本民生保障;第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第四,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第五,健全社会动员体系;第六,加强京津冀社会建设的协同。
  • 2022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徐志军 李四平 主编 ; 唐军 邱维伟 执行主编 ; 陈锋 李君甫 胡建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21~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特稿、民生福祉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报告依据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分析了2021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北京社会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2021年,北京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疫情散发的特殊情况下,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出色完成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保障工作,圆满筹办北京冬奥会,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副中心建设提质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民生保障稳中有进,“七有”“五性”力度加大,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社会治理现代化初见成效,“接诉即办”改革迈上了新征程,垃圾分类治理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北京市仍面临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存在短板、城市治理的科技参与较弱等挑战,未来需要继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利用智能科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促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不合理。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政社分离、管办分离、分类管理、依法管理”;改革的措施包括改革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科学划分社会组织的管理机构与职能、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体系、转移政府职能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空间、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等。最终目标是形成“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
  • 社会建设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