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社区动员与物业服务

作者:
李阳 刘波 郭施宏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125字
所属图书:
2024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抓好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社区是物业服务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要场域,本报告通过对包括老旧社区、商品房社区、混合型社区在内的7个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从“社区居民为主”转向“社区物业为主”,以物业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在生活垃圾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尽管不同类型的社区在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垃圾分类策略上逐渐出现趋同趋势,即兼顾居民动员与市场服务。研究认为,在缺乏强制性约束并且正向激励的持续性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推广物业联盟模式,加强对物业企业的指导和管理,促进物业企业间信息和资源流动,从而激活和增强物业企业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等基层治理事务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业服务垃圾分类居民动员

作者简介:

李阳: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刘波:博士,国家电投集团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规划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

郭施宏: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校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政策过程、环境社会学。

文章目录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与趋势
  • (一)从运动式治理到长效机制
  • (二)分类效果分化与机制趋同
  • (三)居民动员与市场服务共融
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动员
  • (一)人情驱动的差序动员逻辑
  • (二)绩效驱动的势能累积逻辑
  • (三)居民议事协商的程序动员逻辑
生活垃圾分类的物业服务状况
  • (一)从被动员者到管理责任人
  • (二)物业形态与服务水平
  • (三)物业企业的实践与局限
社企联动中的物业联盟模式
  • (一)案例概况
  • (二)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
  • (三)物业联盟模式下的生活垃圾分类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