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报告

作者:
李晶 高成运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021字
所属图书:
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21年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我国23.7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26.3%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81.3%的老年人感到幸福。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比例高于城市,女性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比例高于男性,孤独感和抑郁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高于农村老年人,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幸福感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幸福感略有增长。良好的家庭关系、满意的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适度的社会参与等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比较,2021年我国老年人的孤独感大幅下降、幸福感显著提升,显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获得感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和老龄事业取得较大进步,老年社会服务和心理关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本报告基于多项全国调查、专项调查和典型调查发现,当前我国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服务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特别是在老年精神心理疾病高发的农村地区资源更为稀少;二是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病耻感较强,以及经济能力不足;三是社会支持比较欠缺,我国老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及其照顾者得到的社会支持不足,失独老年父母等精神心理问题高风险人群得到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慰藉服务较少。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也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未来应更加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养老机构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补齐农村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短板、培养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形成连续性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键词:

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服务老年抑郁老年孤独

作者简介:

李晶:博士,研究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老龄社会学、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社会政策。主要研究成果:《人情社会——人际关系与自我观的建构》(专著)、《老年人的生活世界》(专著)、《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编著)、《老年人长期照料现状调查——我国基本养老服务研究》(合著)、《文化养老》(合著)、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主编)、《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主编)、《老龄科学学科体系研究》(主编)等。

高成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老龄政策、老龄法治、康养产业、发展老龄学等。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编)、《新时代老龄科学研究文集》(主编)、《守护银龄幸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副主编)、《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论文)等。

文章目录
·背景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一)老年人孤独感
  • (二)老年人抑郁症状
  • (三)老年人幸福感
  • (四)老年人数字素养与心理健康
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状况及问题
  • (一)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
  • (二)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利用率较低
  • (三)社会支持比较欠缺
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政策建议
  • (一)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 (二)优化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三)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
  • (四)完善养老机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
  • (五)补齐农村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短板
  • (六)培养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