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县域基础教育以普惠均衡优质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以浙江省P县和T县为案例

作者:
王习明 王子愿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1031字
所属图书:
乡村治理评论 2024年第2辑(总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教育公平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动力,县域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县域基础教育普惠均衡优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浙江省P县和T县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实践表明,高收费的民办学校多,更易导致择校热;如果不解决留守儿童和偏远农村儿童读幼儿园和小学的难题,很难普惠均衡;高考政策和中考政策对县域基础教育实现均衡优质有重大影响。要促进县域教育公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必须立足于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更应注重普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更应注重均衡,高中教育更应注重优质;改革考试制度,推动民办教育普惠化。

关键词: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中振兴租房陪读

作者简介:

王习明: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子愿: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目录
·研究综述
·案例概况
分学段促进县域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政策vs租房陪读、搭老师
  •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vs高价就读民办学校
  • (三)振兴县中政策vs优质生源外流
基础教育普惠均衡优质的县际差异及其成因
  • (一)公办幼小的布局、公办中学的质量、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县际差异的县域因素
  • (二)中考政策:基础教育县际差异的市级政策因素
县域基础教育的普惠、均衡、优质政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 (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应立足于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应更注重普及
  • (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应更注重均衡,均衡是县域内各个学校的设备配置、教师力量、生源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 (三)高中教育应在普及普惠的基础上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招生制度的改革支持县中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