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国家福利功能的演变及启示

作者:
潘屹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8175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 2012年冬季号(总第三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现代国家干预初始的英国济贫法和继而出现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一起逐渐改进了人民福祉并创立了现代社会保障,但是其本质上都是应资本主义的需要出现的。直到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建立,才明确了福利为全体人民的宗旨(普遍主义)。20世纪70年代前后,新自由主义挑战福利国家的普遍主义原则并对其效益做了无情的批判。90年代,英美两国首脑推崇第三条道路倡导的竞争的国家,导致市场化、私有化和去福利国家化。为保持福利原则和福利国家的持续有效,北欧国家启动社会投资、社会企业和准市场化的改革。但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结果:促进了为富人的有选择的服务,而保护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国家干预功能缺失。2011年的达沃斯论坛明确宣布:“普遍主义……最终将要被弃。”这意味着国家福利背离社会公正的原则。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警示,在社会福利的发展探索中,要坚持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和本质。中国在建设福利社会、福利多元化和公民社会以及探索具体有效服务提供方式的同时,要警惕对国家福利根本原则的背离。

关键词:

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国家干预普遍主义市场化与私有化

作者简介:

潘屹:

文章目录
国家对国民福利的干预是基于资本主义的需要
  • 1.英国济贫法:国家干预的初始
  • 2.德国社会保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始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建设的原则:国家为了人民
·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竞争的国家:第三条道路还是新自由主义的变种
北欧福利国家的辩护与行动:社会投资与社会企业
  • 1.首先尝试了去国家化
  • 2.理论的探索:社会投资
  • 3.实践的探索:社会企业与市场化——新公司管理模式
误区分析及对福利的反思
  • 1.误区分析
  • 2.重申福利的科学含义
结论:中国的借鉴意义
  • 1.必须坚持国家对福利干预,明确国家在国民福利中的作用
  • 2.学习和探索先进西方国家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做法经验
  • 3.探索中国式的福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