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革是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随着主要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新兴的私有房屋产权制度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后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房产的私有化在原有的家庭财产结构中突然创造了一个价值颇高的经济物体,使之很快成为家庭纷争的聚讼之所。因此,家庭房产纠纷的数量近年来一直不断增长。尽管大多数的案例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过多的模棱两可之处,当事人仍试图不断地言说、辩解,争夺和协商他们“观念”中的产权。在此过程中,植根于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时期的各种制度遗产被城市居民不断援引,用来建构他们对于产权的私人话语。与此同时,这些制度遗产也进一步被重构和再生产,从而长久地留存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