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党政群共商共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北京朝阳模式
作者:
朝阳区社工委、区社会办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288字
所属图书:
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0.213-227
唐军
宋贵伦
岳金柱
冯虹
李君甫
胡建国
摘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朝阳区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常住人口384.1万,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同步推进,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长期以来,受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影响,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更多的是从政府所能出发,自上而下、恩赐式的,缺少广泛参与、平等协商,结果出现“党委政府拼命干、居民群众一边看”的现象,甚至还引起一些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和不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朝阳区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治理的要求,在总结前两年“问政”和“为民解忧工程”经验基础上,从2013年创新开展了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由政府、社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四方协商,共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出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党政群
共商共治
作者简介:
朝阳区社工委、区社会办:
相关报告
关于朝阳区构建党政群共商共治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研究
安贞街道:以培育议事代表为核心提高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水平
2016~2021年朝阳区优化街区、楼院宜居环境的实践探索
2020年北京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志愿服务事业:探索、实践、创新、示范
2019年深圳志愿服务的经济与社会贡献报告
党建引领:中国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新特征
探索与起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与城市基层治理形势
农转居社区转型及其治理研究概述
2019~2020年四川省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文章目录
·
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的社会背景
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工作理念,做到四个坚持,确保正确方向
(二)创新工作体系,搭建四级平台,实行充分协商
(三)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四个阶段,严把推进节奏
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的工作成效
(一)社区事务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
(二)执政理念由“大包大揽”向“协商共治”转变
(三)管理体制由“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转变
(四)作风建设由“眼高手低”向“务实高效”转变
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的几点启示
(一)政府由前台到幕后是实现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二)广泛开展协商民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
(三)引导居民学会自治是开展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