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制度理解:不同的理论视角

作者:
卢晖临
出版日期:
2015年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612字
所属图书:
通向集体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这一概念,因为新制度主义的急速走红,几乎成为一切社会科学理论建设和解释的焦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强调和阐述制度安排之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Dimaggio and Powell,1991:3)。以至于有人这样评论,“90年代,我们人人都是‘新制度主义者’(Neo-institutionalists)”(McFarland,1991:262)。对制度的关注,曾经是古典社会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Durkheim那里,社会学是“研究制度的科学”(Science of Institutions)(Durkheim,1950);同样,Weber的一个评论者认为,制度之于Weber概念体系的中心地位,犹如竞争之于经济学的地位(L.M.Lachmann,1971:68)。不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从Parsons的功能主义崩溃之后,功利主义的、以行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支配了社会学领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论是其代表。晚近新制度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兴起,是打破后者概念霸权的一种努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古典社会学传统的一种“复兴”。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卢晖临: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目录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的制度观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 1.利益和权力的缺失
  • 2.结构和文化的混同
  • 3.对文化的模糊性和文化内部紧张不够重视
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
  • 1.结构和文化的相对独立地位
  • 2.结构的含义
  • 3.对文化的理解
  • 4.行动与清晰表达的文化形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