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革命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分化模式及其变迁:社区研究的发现

作者:
卢晖临
出版日期:
2015年2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31625字
所属图书:
通向集体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1925年Kulp教授的《凤凰村》算起,过去70多年中,已经有一批有关中国农村社区研究的力作问世。其中一些作品影响深远,譬如《江村经济》,马林诺夫斯基称誉其为“人类学理论和实地调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费孝通,1986:1)。这些研究的价值,而且在于它们提供了人类社会或者文化中的各种实例,而且在于它们验证或者反驳了当时的某一种理论。由于它们集中在变迁最为激烈的20世纪的中国,将它们的证据、发现(妇女地位、家庭结构、继承制度、精英构成、价值观念……)沿着社会变迁这条轴线加以比较、整合,就形成一幅社会变迁的整体图画,这赋予其超出孤立研究的新的价值。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卢晖临: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目录
·引言
革命前乡村社会的社会分化
  • 1.没有地主的村庄
  • 2.耕作社会中的分化
  • 3.地位的“仪式表达”
  • 4.合法性和秩序 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
革命与革命后的社会分化
  • 1.“人口分化”模式的缺陷
  • 2.非层化
  • 3.平均主义心态和集体制度的形成 从土改到合作化
·土地改革
合作化
  • 4.仪式生活中的平均主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