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模型及相关挑战——从“差序格局”看关系的分类及其要素

作者:
沈毅
出版日期:
2006年6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359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一文,是黄光国从事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之核心作品。这篇文章最早在198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宣读,几经修改后用英文发表在1987年元月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黄光国在这篇文章中所建构的“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第一次在理论体系上较好地将“面子”、“人情”、“关系”与“报”等本土概念整合在了一起。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黄光国围绕着“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的基本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拓展与实证研究,最终倡导在本土化研究中采取“多元典范论”的方法论立场(黄光国,1999)与“华人关系主义”的研究范式(黄光国,2001)。本文无力对黄光国所建构的整体理论体系及本土化研究路径做全面的评论,只想用“差序格局”的概念来对其“人情与面子”模型中之人际关系的分类实质做些厘清和比较,并对其后所展开的一些相关评论与其他理论挑战加以定位,以图把握不同文化中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组合方面的差异,最后能对中国人人际关系研究未来可能的进路提出一点个人意见。

关键词: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模型“差序格局”关系分类

作者简介:

沈毅:1979年生,江苏镇江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2004~2014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4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人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分析,特别聚焦于本土“关系”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2015),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文章目录
·“人情与面子”模型的基本架构
·关系分类的创新与所受批判及挑战
·关系分类在“差序格局”中的定位
·“差序格局”中的核心要素与内在张力
·文化比较视野下关系要素与关系分类的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