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川西地震史及调查村介绍
作者:
黄承伟
赵旭东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592字
所属图书: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与本土文化保护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33-51
黄承伟
赵旭东
摘要:
尽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并未被提前预测到,但历史上汶、茂、理三县属于地震频发带,自有史料记载以来,经历过无数次的地震。近百年中,此区域还发生了两次7级的大地震,这两次地震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但人们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而是重建家园继续生活在这里。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保护
扶贫工作
作者简介:
黄承伟:
赵旭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相关报告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与本土文化保护研究绪论
汶川地震的社会影响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与本土文化保护研究结论与建议
灾后文化启动与保护: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进程中的本土文化保护
现代化的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黔东南地区的侗族稻米与生活——评《七十二寨稻作技术与文化变迁》
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报告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应从继承文化基因举步——浅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政策
生态移民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内容、意义、方法等
向阳村扶贫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文章目录
·
历史上的川西地震
调查村背景介绍
1.藏羌文化圈
2.调查村所在县、乡介绍
调查村选点依据
1.汶川县的选点 高山中的释比文化传承基地
2.茂县的选点 “瓦尔俄足节”起源地
3.理县的选点 嘉戎藏族的特色文化与组织
4.选点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