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灾后文化启动与保护: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进程中的本土文化保护

作者:
赵旭东 盛燕 罗涛 辛允星 牛静岩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238字
所属图书:
反思参与式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关注汶川地震后灾区的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的本土文化保护,并根据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的特质选择了三个村落进行调查。地震的直接影响是生计方式受到破坏、物质损失严重和极大动摇了人们的信仰和观念。地震的继发影响将进一步使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生计方式改变,基于此的仪式生活和组织也将难以维系。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由于生计和文化的脆弱性,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将由于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和其他外部社会组织的介入更加迅速地改变。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观念也将潜移默化并且比较彻底地改变当地人的文化观念。但是,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合理地利用本土文化中传统力量的稳定性作用,也没有重视原本存在的社区组织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CPS模型,希望外部力量参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更多注意到传统文化的张力,并结合当地社会状况,依靠本地人和组织的力量进行灾后重建。

关键词:

灾后重建文化保护传统社会

作者简介:

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盛燕:盛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

罗涛:罗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

辛允星:辛允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

牛静岩:牛静岩,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

文章目录
·本文的研究进路
地震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本土文化的直接影响
  • 1.生计方面
  • 2.物质方面
  • 3.仪式组织和信仰方面
·地震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本土文化的继发影响
·外力的影响
·CPS 一种参与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