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妇女/社会性别法学

作者:
王俊 姜瑶瑶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421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通过对1995年以来中国妇女/社会性别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回顾和梳理,作者认为妇女/社会性别法学是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新成果,也正在成为中国法学界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尽管目前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法学仍处在学科化的进程中,妇女/社会性别法学尚未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但自1995年以来,妇女/社会性别法学有诸多研究成果问世,相关内容进入了高校课堂,相关的社会行动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批评和矫正、促进法治建设的性别平等、建立性别平等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

学术研究妇女/社会性别法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

王俊: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法律与性别研究。

姜瑶瑶: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家庭暴力研究。

文章目录
概述
  • (一)概况
  • (二)妇女/社会性别法学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 (三)妇女/社会性别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 (四)1995年以来的特征
课程建设与发展
  • (一)总特征
  • (二)发展阶段与阶段性特征
  • (三)代表性课程
学术研究的进展
  • (一)发展阶段与阶段性特征
  • (二)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