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的形成

作者:
彭新万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
报告页数:
82页
报告字数:
67384字
所属图书:
涉农制度联动机制构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联动的视角,主要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进行构建。这一章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从机制概念入手,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的内涵、联动机制的构建思路、联动机制的形成路径、联动机制的结构、联动机制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是讨论三项制度联动机制的结构,即提出了“统分结合、纵横交互、双层联动”的三项制度联动机制模型。

二是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即“统分结合、纵横交互、双层联动”联动机制模型)进行构建。

(1)“一级”联动机制构建。“一级”联动机制在课题中有纵向联动机制、基础性联动机制或核心联动机制的含义。“一级”联动机制是基于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在关系从管理、确权、激励与保障及筹资等方面提出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共同政策,这些方面的政策是三项制度改革不可或缺的政策节点,这些政策具体到每项制度改革中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它们各自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及制度效应的发挥。

(2)“次级”联动机制构建。“次级”联动机制在课题中有横向联动机制的含义。主要基于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三项制度改革互为条件关系的认识,分别讨论了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城乡一元化人口管理机制、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机制和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等形成的主要政策安排和建议。

基于我国的现实与国外经验,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城乡一元化人口管理体制是今后我国建立人口管理体制的方向和目标。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城乡一元化人口管理机制的形成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是一个城乡居民利益的大调整过程,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要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推动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综合配套的制度改革,即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土地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行政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通过重构制度体系的新框架,才能使户籍改革从原有制度框架中脱离出来。

关于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机制,本书以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精神为指导,提出了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路径和政策建议。

农地产权自由流动和财产权实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要素,本书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当前农地产权结构及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就农地管理制度改革,即从强化市场机制和弱化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促进农地自由流转和农民农地财产权利实现的思路,即简化所有权及其财产权配置、凸显承包经营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及其财产权配置、引入农地发展权及其财产权配置的农地管理制度,并分别就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农地发展权的财产权实现机制的形成提出建议。

关键词: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

彭新万:1969年生,经济学博士,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市场经济理论、农村经济发展、制度经济等研究。从教10余年,先后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士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近10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概述
  • 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的内涵
  • 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构建思路与内容框架
  • 户籍、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的作用机理
  • 小结
第二节 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管理制度“一级”联动机制形成
  • 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构建的原则
  • 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管理制度“一级”联动机制构建与政策着力点
第三节 城乡一元化人口管理机制形成
  • 统筹城乡发展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本质、目标、重点、方向和思路
  • 城乡一元化人口管理机制中的保障性制度安排
  • 推动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
  • 分类推进不同人群的市民化
第四节 阶段推进、分层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
  • 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
  • “三步走”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中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 农民农地财产权配置与实现
  • 农地产权主体结构演变与产权权能界定
  • 农地产权权能配置及其财产权实现
  • 农地财产所有权主体资格(农民)取得制度再讨论与重构
·第六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