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评价

作者:
张海东 孙秀林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852字
所属图书:
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观者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世博会,它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集中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和特色。本报告依据与上海世博会直接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从更广的视野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初步的评估。分析表明,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加快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岗位,加快了上海成为国际旅游中心的步伐。

关键词:

2010上海上海世博会社会经济效益社会评价

作者简介: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孙秀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的多项课题;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社科新人”称号,荣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治理、城市社会学、 空间社会学等; 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课题。

文章目录
·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和特色
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 1.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历届世博会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
  • 2.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国际机构创历史之最
  • 3.上海世博会是各类活动举办最多的一次盛会
  • 4.上海世博会汇聚、展示了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人类文明创新成果
  • 5.上海世博会出色的服务工作满足了世界各地参观者的需求
  • 6.上海世博会为后世留下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
上海世博会的社会经济效益
  • 1.上海世博会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 2.世博会加快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
  • 3.世博会改善了上海的就业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
  • 4.世博会期间,上海旅游、住宿、餐饮业经营效益全面上扬,上海成为国际旅游中心的步伐加快
  • 5.世博会之后,浦江沿岸经济开发将进一步带动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世博会的“后世博效应”
  • 1.上海世博会的带动有助于加速推动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 2.上海世博会有助于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布局新兴产业,加快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3.上海世博会有助于上海接受和实践有关城市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理念,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引领城市发展
  • 4.上海世博会筹办和举办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 5.上海世博会以志愿者为代表的利他主义的奉献精神的传承弘扬有助于提高上海的凝聚力
上海世博会的社会评价
  • 1.多数上海居民认为世博会在很多方面有助于改善上海的民生
  • 2.绝大多数上海居民认为世博会使上海更加包容开放
  • 3.志愿者精神感染普通市民,世博会志愿者受到一致好评
  • 4.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组织工作评价非常高
  • 5.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
  • 6.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不足之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