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以药补医”到“以医补医,医药分业”: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模式和经验
作者:
吕子旸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717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2.24-36
陈健秋
王名
摘要:
医疗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药品利润和医疗服务有效地进行区分,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医疗改革的“以药补医”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收集医院相关数据以及向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发放问卷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效果,以及对医院、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三方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次改革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数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药品零差率改革的施行效果非常显著,在减轻病人负担方面有显著作用。改革虽然减少了医院的盈利途径,但并不会对医院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促使医院的营运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改革对医生处方行为的道德风险问题还未产生根本的影响。
关键词:
医疗改革
医药分业
药品价格
处方行为
作者简介:
吕子旸: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相关报告
医保支付标准对药品价格管制的机理及实施建议
用分级诊疗统筹医改 实现强基层、促健康、可持续——厦门分级诊疗调研报告
美国医疗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甘肃省农村医疗改革研究
2012~2013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
医疗改革的微观基础: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与经验
中国大陆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模式、局限与方向(2009~2013)
老龄社会的长寿制造:伦理情感与老年医疗支出的关联
北京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
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
文章目录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医药体制的发展与变迁
(二)文献综述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说明
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医院角度的分析
(二)患者角度的分析
(三)医护工作者角度的分析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