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学界对成年流动人口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结论。在流动人口由“单身外出”向“家庭型外出”转变的过程中,随迁子女也开始受到关注,但相比之下,对其进行研究的起始时间晚于成年流动人口。学界普遍认为,国内对随迁子女的研究始于1994年(王毅杰、高燕等,2010:2;周皓、荣珊,2011)或1995年(陈霞、申屠珊,2012;汤美娟,2009;张斌贤,2001)。就发展历程而言,我国对随迁子女的相关研究经历了1994~2000年的起步阶段、2001~2005年的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的繁荣阶段(周皓、荣珊,2011)。在过去的20多年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对随迁子女开展了颇多研究,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出版了诸多学术专著(王毅杰、高燕等,2010:2)。成果内容可粗略地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预防接种、营养等卫生保健和健康研究;教育体制、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教育问题研究;自尊、孤独感、抑郁等心理状况研究;行为适应、文化认同等社会融合研究(王毅杰、高燕等,2010:4;周皓、荣珊,2011)。综上,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基本囊括随迁子女的方方面面。由于本研究只分析随迁子女50182644的受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故下文只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