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章内容在社会排斥、资本理论和资源稀释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分别从在学情况、就读学校性质、受教育年限三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定量研究不仅描述了当前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的特点,而且展示了制度、家庭和个体因素对其受教育状况的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
本章内容将在第3章构建的“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导下,对访谈资料做深入挖掘与分析,了解数字背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本章的研究目的共有三个:一是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二是对各影响因素作用于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的机制和路径做深度阐释;三是对难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实现的研究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如教育制度对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有助于在准确性、一致性、全面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完善本研究。
本章的定性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融合课题组于2013~2014年在上海市、无锡市、泉州市、武汉市、长沙市、西安市和咸阳市等12个城市开展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随迁子女家长、户籍人口子女家长、学校老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四类人群,访谈个案共23人。定性数据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本研究的第4章“数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