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北京法院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实践为分析样本

作者:
翟晶敏 杨艳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064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立案阶段委托调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流化解纠纷具有卓越的贡献,但在诉讼成本和收益、制度基本认识、调解机构专业性方面仍受桎梏。仍需要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通过突出调解优势、规范诉调对接制度等方式来构筑“调解与诉讼并重”的多元纠纷化解格局。

关键词:

北京法院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制度

作者简介:

翟晶敏:翟晶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

杨艳:杨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庭长,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

文章目录
·引言
制度实践——北京法院立案阶段委托调解的运行情况
  • (一)北京法院立案阶段调解工作的探索
  • (二)北京法院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工作机制及成效
  • (三)北京法院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制度瓶颈——立案阶段委托调解的制约因素
  • (一)制度优势不明显
  • (二)基本认识不统一
  • (三)调解组织专业性不够
  • (四)与诉讼衔接不够畅通
  • (五)律师排斥委托调解
制度构建——立案阶段委托调解制度的完善
  • (一)完善诉讼制度,突出调解优势
  • (二)构建诉前委托调解网络
  • (三)规范诉调对接机制
  • (四)完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