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兴安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

作者:
周竞红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857字
所属图书: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盟面积5.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168万,有蒙、汉、回、满、朝鲜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8%,多民族人口在这里依存共生。兴安盟下辖2市(乌兰浩特、阿尔山)3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1县(突泉县),西北与蒙古国接壤,有120多公里的边境线。盟委、盟公署驻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为蒙古语音译,汉语意为“红色的城市”,旧称“王爷庙”,1947年4月末,这里举行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镇,因之改称乌兰浩特。直到1949年11月,乌兰浩特都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驻地。可以说,兴安盟是内蒙古民族团结新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理论,最早创建省级民族区域自治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各民族干部很多人都曾在这里并肩战斗。正是各民族革命者的共同团结奋斗,推动了内蒙古民族解放事业,推动了统一多民族主权中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政策实践和制度创新。在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兴安盟发挥光荣传统,走到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前列,在推动全盟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动员全社会为民族团结进步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使民族团结进步获得更高的社会认知度,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周竞红:女,蒙古族,1963年6月生于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曾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著有《我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合著)、《走向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地区大型水电资源开发研究》、《蒙古民族问题述论》等,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文章目录
·从游牧之地到革命圣地
·兴安盟在发展中积极推进民族团结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巩固提升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