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关于如何认识和理解个体化这一概念处于持续的争论、批判甚至重构之中。在社会持续的变迁中,个体化不可避免地与自由、自主、社会、集体、国家等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因此形成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个体与集体等社会学范畴的问题,再次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不同学科关于个体化的讨论构成了理解个体化理论逻辑的主要脉络。从词源学来看,个体化的核心是个体的个性形成、发展和不断彰显的过程,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做出规划的能力体现。政治哲学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论证了个体的存在基础与价值信念,通过大写的人为理性自觉和道德自觉的个体确立了合法的自主性。社会学视角通过对社会结构如何约束个体行为的阐释深化了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讨论。在当代个体化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前者过于弱化个体的自主性,而后者夸大了个体的自主行动和决策能力。本书认为应该引入全球化角度和社会—个人关系互构角度,通过社会形塑个体,让个体在不断建构和创造主体间性的过程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