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令单位制福利在不景气的国有企业中名存实亡,而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垄断性国有企业,单位制福利则一直延续到2000~2002年。这一时期,在非单位制福利的社会组织(包括不景气的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日益增多。在此期间,政府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改革计划全面推出,这些改革政策几乎波及了城市低层社会的每一个家庭。政府福利改革的核心意识是:福利将由社会、政府和个人三方承担责任,政府不再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承担企事业单位组织福利的全面责任。“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福利改革的主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