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行政吸纳社会

作者:
康晓光 卢宪英 韩恒
出版日期:
2008年10月
报告页数:
51页
报告字数:
44061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间组织30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78年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广泛、深刻而又急剧的变化。时至今日,在经济领域中,计划经济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成为支配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伴随着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化改革,政治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的体制下,政府不再全面监控公民的个人生活和家庭事务。伴随着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开始分离,国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状态被打破。总体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的主流理论范式是现代化理论,关注的核心话题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其中,新权威主义和民主先行论是相互竞争的两种主要观点。
关键词:

民间组织国家与社会行政吸纳社会

作者简介:

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国家与社会关系” 、“儒家宪政”、“非政府组织”。代表作为《邓小平时代》、《君子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儒家宪政论纲》、《仁政》、《行政吸纳社会》、《起诉》等。论文发表于《战略与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开放时代》、Moder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ocial Resear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与社会关系”、“非营利组织”、“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除学术研究之外,为非营利组织实践领域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委员会执行主席等社会职务;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1996年和1997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重要媒体的广泛报道。

卢宪英:卢宪英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

韩恒: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副主任。

文章目录
研究框架
  • (一)第三部门概念
  • (二)描述框架
  • (三)解释框架
第三部门现状描述
  • (一)分类体系
  • (二)体系分析
  • (三)特征概括
对第三部门现状的解释
  • (一)西化特征:市场化和开放效应
  • (二)中国特色:政府的态度、策略与行为
讨论
  • (一)研究框架的有效性
  • (二)行政吸纳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判断
  • (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 (四)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