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人类学的定位,必须回到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脉络里面。早期以吴文藻为核心的燕京学派或北方学派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人类学有很强的社会学取向。因为有这个取向的存在,形成了现在北京部分高校人类学的专业设置偏社会学取向(当然这一取向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类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20年代末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时候最早创办了人类学组,请史禄国任组长,杨成志任组员。这个取向形成了综合的人类学传统,是同时强调人类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的传统。这不同于现在简单的南派、北派之分并认为北派以汉族研究为中心和南派以少数民族研究为中心的认识。当然,从研究对象来说是有这个特点,但是从学科设置来说,南方人类学强调综合性,也就是说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要糅在一起。南派人类学不仅仅是中山大学,还包括早期的中央研究院和厦门大学,它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