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主人翁”内涵的变化
作者:
谢桂华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0191字
所属图书:
社会转型: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的探索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08.228-243
王思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杨善华
摘要:
伴随着国家、企业、工人利益从一体化走向分化,工人对自己的地位的认定也发生了改变。本文我们主要从工人的自我认知的层次上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谢桂华:
相关报告
从马克思走向社会学的统一——对社会学多重范式整合的探索
迈向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一个导论
身体视角:重返“具体”的社会学
实证社会学的程序逻辑
村干部和村集体
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结构分析——河南省一乡三村调查
从“保护人”到“承包人”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中社区秩序的重建——制度背景下的“农户—社区”互动结构考察
乡干部的“经营”
企业代政府
文章目录
一、改革前工人眼中的工人
1.对“主人翁”地位的认同
2.对工人社会地位的“中上”评价
3.角色模式 被动接收和适应
二、改革后工人眼中的自我形象
1.对“主人翁”地位的怀疑
2.社会地位下降
3.对个体利益和权利的明确意识与消极的行动